人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中文字幕二区一中文字幕|高清无码免费观看视频|加勒比这里只有精品|亚洲第一精品久久忘忧草社区|一本之道热热无码|www.成人导航在线|波多野吉衣亚洲无码|激情黄色在线视频|日韩欧美成人在线二区

馬克•扎克伯格:復制現實
2012-04-01   作者:王娜  來源:新聞晨報
 
【字號

《馬克·扎克伯格:后喬布斯時代的傳奇》

作者:[美]林志共 王靜
出版:新世界出版社

    本書是關于社交帝國Facebook之父馬克·扎克伯格的傳記。書中描述了馬克·扎克伯格的個人成長及他所創(chuàng)造的企業(yè)Facebook的發(fā)展歷程,剖析了Facebook從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快速成長為全球知名網站的深層原因,再現了扎克伯格從技術極客到企業(yè)管理者轉變的過程,突顯了這個年輕人具有的商業(yè)敏感及其社會使命感。
  在書中,作者客觀地講述了扎克伯格和Facebook這一社會化工具所帶來的影響,包括對中國SNS市場的影響。書中附有大量圖表和圖片,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對Facebook有深入地了解。
  作者簡介:林志共,1978年考入上海復旦大學醫(yī)學院,2003年獲美國休斯頓大學MBA學位。2000年開始從事多個項目運營,曾任美國威靈投資公司董事長、美國機構投資者咨詢公司管理董事、多元環(huán)球商務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現任美國能源交易網副總裁,負責亞洲事務。著有暢銷書《蘋果風暴》。

  Facebook是什么

  Facebook(臉書)是什么?這個問題恐怕連Facebook的創(chuàng)建者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urg)也說不清楚。有1000個人使用Facebook,就有1000種關于Facebook的定義。
  對于喜歡收發(fā)信息的人們而言,它是一個發(fā)布、收取信息的平臺。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信息發(fā)布平臺,也是互聯網上最大的分享網站。截至2011年12月31日,Facebook的網頁上每個月有近75億張圖片、2000萬個視頻和6000萬則新聞、日志之類的新內容上傳。這里上傳的信息量如此之大,以致扎克伯格不無驕傲地說:“我們擁有整整一個世代里最具威力的信息傳播機制!
  Facebook在改變著人們接收傳信息、傳播信息及交友娛樂的方式,每天登陸Facebook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一種習慣。當Facebook平臺上聚集起超過8億的用戶時,它所蘊藏的商業(yè)價值再也不可能被人們忽視了。2012年,Facebook提交申請上市文件后,華爾街對其估值高達1000億美元。甚至有人預測,Facebook會全面超越巨無霸Google。Facebook的商業(yè)價值究竟在哪里?
  Facebook最有價值的是它忠實的活躍用戶。這些活躍用戶停留時間超過53分鐘,這是最讓競爭對手們羨慕的,也給廣告商們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間。Google的廣告模式只是在用戶輸入關鍵詞后提供相應的信息。在這之前,它無法讓用戶產生搜索的需要;在這之后,它也沒有能力說服用戶購買它們提供的信息中的產品。例如,在Google搜索欄里輸入關鍵詞“數碼相機”時,用戶能夠看到佳能、索尼等相機的廣告,但Google卻無法說服用戶一定要購買特定某家的產品。Google所做的工作只是提供信息,引起用戶注意。但是,Facebook卻完全不同,用戶在Facebook上停留的53分鐘足夠讓廣告商家說服用戶購買他的產品。換句話說,Facebook有能力在用戶間或用戶與廣告投放者之間搭建雙向對話。廣告商可以在Facebook上建立主頁和用戶發(fā)起互動,推出相關活動讓用戶參與其中。這種方式把廣告變成了“內容”,不會引起用戶的反感。比如,馬自達在Facebook上邀請粉絲們設計一款2018年的汽車,吸引了全世界設計系的同學的參與,其粉絲數也爆增。在用戶看來,這并不是廣告,而是馬自達發(fā)動的一場活動。用戶享受到了參加活動的樂趣,馬自達則吸引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和自己對話。一旦廣告商和用戶建立了聯系,廣告商就會有機會讓用戶購買自己的產品。Facebook也因此獲得了不菲的廣告收入。
  與Google相比,Facebook對于用戶消費行為的引導還具有前瞻性。在Google上,用戶只有想買數碼相機時才會進行相關搜索。但是,在Facebook上,只要用戶有潛在需求,Facebook就可以捕捉住機會投放廣告。比如,它可以把一則數碼相機的廣告信息,提供給一個有小孩但很少上傳照片或者照片質量不好的媽媽?梢哉f,Facebook是史上命中率最高的媒介。廣告投放者希望最有可能對他們的產品感興趣的用戶看到廣告,即我們通常所說的 “定位廣告”。Google最先開始采用定位廣告模式,但它只能通過搜索引擎鍵入的關鍵詞來預測搜索人的喜好。根據數據顯示,全世界每年投放的高達6000億美元的廣告中,僅僅有20%的廣告投放給了需要它的人們。但根據Facebook上公開的基本信息,廣告商投放廣告的精確度要高得多。
  在Facebook上,廣告商可以收集用戶的基本資料,年齡、性別、興趣愛好以及經常訪問的站點。通過這些資料,廣告商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們對什么感興趣。許多用戶的信息天然具有商業(yè)價值,比如用戶所填寫的用來展示自己的內容,他喜歡的音樂、愛看的書、喜歡的商品、玩過的游戲,這些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廣告。就像一位與Facebook合作的廣告商所說的:“我們占有的用戶信息比任何人都要好。我們知道用戶的性別、年齡、籍貫,而且這些都是真實的,其他公司只能通過推測來把握廣告受眾的特征。而大部分廣告商使用的預測性定位,往往是錯誤的!盕acebook可以根據其得到的精準信息投放廣告,他們可以把廣告投放給有特定需要的人。除此之外,這個廣告平臺的強大之處還在于,它可以輕易影響到用戶的朋友。比如,迪斯尼曾把《玩具總動員3》的電影票放在Facebook上銷售,當有用戶點擊購買時,系統(tǒng)會詢問他的好朋友是否有意購買一張和他一同觀看。經過這樣的推銷,很多人都會選擇和朋友一起觀看。Facebook的社交營銷模式被認為是其超越Google的又一個發(fā)力點。
  正因為有這種優(yōu)勢,扎克伯格才有資本對其廣告客戶放言,Facebook今后能保證其受眾達到10億,而且還是精準定位地投放。
  2007年,扎克伯格做出了一個對日后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的決定,即開放Facebook的平臺,把它做成一個所有人都可以在上面構筑應用程序的軟件開發(fā)平臺。他想在互聯網領域做的事情和比爾·蓋茨在個人電腦領域所做的事情一樣搭建一個標準的軟件基礎架構,讓應用程序的設計更為方便。對比,扎克伯格解釋:“我們希望把Facebook設計成某種操作系統(tǒng),你可以在上面運行各種各樣的程序!盕acebook開放平臺后,哪怕是一些不知名的軟件開發(fā)商都有了一夜成名的機會。比如,一個不知名的軟件公司開發(fā)了一款產品,在登錄Facebook之前,它從來沒有做過任何宣傳。但是通過Facebook上的新聞功能 (該功能會顯示好友的最新動態(tài)),只要有一個人安裝并應用了這個程序,他的好友的主頁中就會顯示這條消息,如果好友對此感興趣,這款軟件自然會被再次下載安裝。這樣,只要編寫出的程序能引起用戶的興趣,即便是沒有任何營銷預算,也能在一夜之間得到百萬名用戶。
  Facebook提供的便利如此之大,以致于新的應用程序發(fā)瘋似的在Facebook上生長出來。在Facebook上運行著超過52000個應用程序,由來自18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超過100萬的注冊開發(fā)人員所開發(fā)。Facebook的應用程序每個月會得到300億的點擊率。在Facebook的開發(fā)社區(qū)里,估計有50多家年收入超過500萬美元的軟件公司主要為Facebook開發(fā)應用程序。而這些程序的開發(fā)商的營收也相當出色,他們在2009年的總收入已經和Facebook自身的收入相當。
  沒錯,Facebook的商業(yè)模式很成功。它把網民的信息交給廣告商,而后得到巨額收入;它為軟件開發(fā)者提供平臺,以此產生收益;它推出了自身的交易貨幣,并收取提成。盡管有用戶起訴Facebook侵犯個人隱私,有軟件開發(fā)者抗議Facebook的苛刻條約,也許未來還會有銀行對Facebook的在線支付提出質疑,但這些并沒有阻止 Facebook發(fā)展的強勁勢頭,Facebook如利箭般飛行,勢不可擋。

  技術天才

  比爾·蓋茨被很多人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優(yōu)秀的代碼編寫者,他編寫了最初的Basic程序,使它可以在世界上第一臺PC機內存只有4KB的Altair上運行。個人電腦剛出現,比爾·蓋茨就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時,他只是哈佛大學的一名學生。隨后,比爾·蓋茨和微軟的成員們轟轟烈烈地做大了軟件行業(yè),并因此獲得了榮譽、金錢、聲望和影響。在技術方面,扎克伯格和比爾·蓋茨一樣具有天賦,他們都是技術極客。
  1984年5月,扎克伯格出生于紐約的一個富人區(qū)。他的父親是一名牙醫(yī),母親則是一位精神病醫(yī)師。同比爾·蓋茨一樣,扎克伯格在很小的時候便對計算機技術很癡迷。扎克伯格10歲的時候,父親送給他一臺電腦作為生日禮物,還為他找了一名計算機軟件工程師做他的家庭電腦教師,每周給他上課。很快,扎克伯格在編程方面所顯現出的天分就讓這名家庭教師感到吃力,“扎克是個神童,要教他東西很難!
  在很多同齡男孩還在迷戀各種電腦游戲時,12歲的扎克伯格已經熱衷于自己開發(fā)軟件程序。他為父親開發(fā)了一款名為Zucknet的網絡通訊軟件,病人抵達的時候可以自動提示,從而改變了接待員通報病人的傳統(tǒng)方式;家庭成員之間則可以利用它發(fā)送消息。扎克伯格還曾成功地將熱門桌面游戲“大戰(zhàn)役”電腦化。上高中時,扎克伯格和朋友一起為一款MP3播放 器 設 計 了 插 件 , 命 名 為“Synapse”,這個插件可以分析使用者的偏好,創(chuàng)建符合使用者習慣的播放列表。美國在線和微軟都試圖以高價購買Synapse的版權,但扎克伯格感興趣的是其功能,而不是它值多少錢,于是把它免費分享給其他人。軟件上傳到網絡后,得到了很多技術網站的推薦。微軟為扎克伯格開出了200萬美元的年薪,希望他加盟微軟。但最終,扎克伯格拒絕了微軟拋出的橄欖枝,選擇去哈佛大學讀書。
  在哈佛,或許是失戀的刺激,他編寫了Facemash網站用于對比學生的相貌,該網站需要大量哈佛學生的照片,而當時學校網上并沒有統(tǒng)一的花名冊。扎克伯格嘗試了黑客行為,輕易破解了學生宿舍的密碼,獲取了12棟宿舍樓中9棟的學生照片。整個項目用時8小時,于凌晨四點大功告成。當別人還在醉酒或沉睡的時候,扎克伯格已經完成了一個讓用戶愛不釋手的項目。網絡上美女的照片比比皆是,但卻遙不可及,Facemash的獨特之處是它發(fā)布的照片中的人物在每個哈佛學生身邊。這讓學生們感到新鮮、刺激。扎克伯格隔壁的一個學生尤其感到開心,因為他在Facemash上被列為最具吸引力的人。

  Facebook的心理學背景

  2002年秋,自學電腦編程的扎克伯格入學哈佛,出人意料地選擇了心理學作為自己的專業(yè)方向。或許是基于對心理學的熟稔,他表現出對人性欲望和人際關系的特殊敏感。從某種意義上說,扎克伯克利用了人們“窺視欲”“自我表現”等心理,創(chuàng)建了一個同其他網站不同的Facebook,這里不只是冷冰冰的數據庫和海量的信息,更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現實社交生活。而且,與現實世界不同的是,這里更加自由和充滿想象力,簡直是真正的理想國。
  在商業(yè)世界里,很多人都在利用“人性”賺錢,比如史蒂夫·喬布斯。蘋果推出的iPod、iPhone、iPad之所以能紅遍全球,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們滿足了人們心底對獨特、叛逆、完美的定義,就像思科中國前總裁林正剛所說的,蘋果滿足了我們每個人心底的“個人化”欲望。蘋果平臺上的40多萬個軟件,可以塑造每個人心目中獨一無二的個性手機。
  同樣,Facebook也能滿足人們對于“個性”的追求,用戶可以通過上傳自己喜歡的照片、新聞和資訊實現個性化的定制。用戶可以發(fā)布任何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和圖片,以滿足自己對自身所期待的個性的塑造。在現實生活中,扎克伯格是一個不會喜形于色的人,有著介乎害羞與傲慢之間的冷漠。他說話飛速,對自己喜歡的話題,他會在別人沒有說完前插話。而對于自己不喜歡的話題,他則會走神,然后敷衍地說“是,是”。一個朋友曾形容扎克伯格就像“被編程過度的機器人”。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生活中乏善可陳的人,在網絡世界里卻是處處有著小幽默、吸引無數人成為其“粉絲”的萬人迷。社交并不是個新鮮詞,從動物世界中螞蟻之間的“突觸傳播”到人類的“口耳相傳”,社交活動無所不在。只不過網絡出現后,在網絡世界里的交流變得比在現實生活中容易得多,在網絡的世界里,有很多在現實中害怕交流但渴望和別人交流的人,Facebook可以滿足這部分人的需求。
  在這個平臺上,用戶不僅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發(fā)布者。在科研和教育領域,大學教師們可以用Facebook進行學術研討和交流。在政治領域,候選人可以通過Facebook傳達自己的立場,實現與選民的互動。2008年美國大選時,奧巴馬和希拉里曾在Facebook上角力,各自大肆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當奧巴馬競選成功后,很多人將其稱之為第一屆“網絡總統(tǒng)”,《紐約時報》甚至評論說:“決定總統(tǒng)大選結果的關鍵因素不是誰更懂政治,而是誰更懂網絡!毙〔际惨矔肍acebook的影響力來推銷自己的新書。已經八十幾歲高齡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為了表現自己的親民及與時俱進,也在Facebook上注冊了自己的賬號,而且定期更新,讓民眾了解自己的最新生活。甚至有媒體報道,英國安全部門已經利用Facebook進行反恐活動?傊,在Facebook上,所有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之地”。
  人們都從心底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或者找到與自己志向相同的人,Facebook提供了實現這一想法的平臺。就像很多人所說的,當身處一個陌生的城市時,人們需要獲得一種存在感。在物質世界里,這種存在感可以通過擁有房子、汽車等有形資產來體現;而在精神世界里,這種存在感無非是在別人那里獲得關于自我的認同,找到自我的歸屬。Facebook上的無限鏈接滿足了人們心底對存在感的急需。比如,當用戶貼出一個活動,很快就會有感興趣的人參加,這會讓活動發(fā)起者獲得一種認同感。又比如,用戶發(fā)布的電影評論或者書評得到朋友的認可時,這種認同感會鼓勵他們繼續(xù)發(fā)布評論。
  當人們問起Facebook為何如此關注人性時,扎克伯格說:“我只是堅信,人們最感興趣的事物其實是人。我相信人們總是喜歡做那些使自己開心的事情。為了使自己開心,他們需要了解他們身邊的世界,了解他們身邊的人。”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Facebook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還利用了人們的“表現欲”與“窺視欲”等人性“弱點”。從扎克伯格搭建網站Facemash時開始,他就表現出了對于人性欲望與人際互動的特殊敏感。Facemash是一個哈佛版的選美網站,所有人都可以對此進行投票?梢运阉餍愿姓掌木W站到處都是,但Facemash的特殊性在于它提供的就是周圍的人的照片。扎克伯格把網站發(fā)給少數朋友,讓他們在網站上點擊自己認為好的照片,上線幾個小時就吸引了兩萬多名用戶投票。
  而Facebook在成立之初,也更側重于滿足荷爾蒙過剩的年輕人的交友需求。在網站上,用戶會明確寫明自己的狀況,如單身、渴望交友等信息。而“捅你一下”的功能,則帶有強烈的性暗示。網站上發(fā)布的信息恰恰給那些具有好奇心的人們以偷窺的機會。一名曾使用過Facebook的大二學生,后來成為《紐約客》編輯的阿米莉亞(Amelia)曾寫道:“Facebook沒有把用戶集結在一起,結成浪漫交友的圈子,而是表現出其他很多本性:一種尋求歸屬的渴望,一種虛榮的沖動和重重的偷窺心!蹦贻p的扎克伯格之所以對人性如此了解,這和他大學學習心理學有很大關系,他充分了解人性,將其與自己在編程方面的天賦結合在一起,建立一個人人從心底向往、滿足人們內在需求的網站就成了必然之舉。

  實名悖論

  在Facebook上,用戶只能使用實名登錄,扎克伯格在很多場合都強調:“你只有一個身份,雙重身份是不誠實的表現!敝荒苡谜鎸嵣矸莸卿浭荈acebook與MySpace等其他社交網站的根本不同。
  Facebook最早誕生于哈佛大學時,校內學生必須用學校郵箱才能登錄。學生的交際圈子相對狹小,他們并不注重對自己隱私的保護,甚至他們期待將自己完全呈現在別人面前?墒,當Facebook向整個社會公開后,實名制的方式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年輕一代的人對隱私并沒有太大的保護意識,有很多學生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而迫不及待地分享一切,進而讓眾人知道他的特殊才華和魅力。但對成年人而言,他們認為Facebook在暴露個人信息方面是過度的和帶有侵犯性質的。而且,當別人興致勃勃地貼聚會照片時,很可能已經殃及到了無辜者,這樣的案例舉不勝舉。比如,一名公司職員向老板請假說自己要參加一個朋友的葬禮?墒堑诙炀陀信笥言贔acebook上貼出了她穿著芭蕾舞裙參加派對宴會的照片。當這張無意貼出的照片被廣泛轉發(fā)時,自然會讓她的同事和老板發(fā)現她說了謊話。
  Facebook放大了一個人說謊所付出的代價。但是,在很多時候,當事人也許并沒有做什么錯事,就會深陷危機。比如一名加拿大溫哥華競選議員,他的朋友在Facebook上貼了一張惡作劇的照片,兩個人在海灘上拉著這名議員的內褲。后來,一家公開發(fā)行的報紙把這張照片刊登了出來,這名議員不得不退出競選。Facebook上透露的生活細節(jié)會暴露自己的所有私生活,告訴所有人自己的業(yè)余時間在做什么、和誰在一起、去過哪里。很多人喜歡一邊游玩一邊用手機照相,然后上傳到Facebook上,他們期望能與朋友分享這一切。但是,也有人在看這些照片時,不是簡單地把它看成是一種消遣或者表現。曾有小偷根據Facebook上的照片知道用戶家庭富裕而進行盜竊。據一份數據顯示,很多公司在招聘時,會查看應聘者在Facebook上的信息。如果那上面有他們不喜歡的事情,則會把應聘者拒之門外。這一切都表明,Facebook成為人們生活中的累贅,侵犯人們的隱私,影響很多無辜者的正常生活。
  對于Facebook的實名制侵犯隱私的抨擊聲不絕于耳。但是,相較于網絡匿名制,實名制也有著顯而易見的好處。在匿名的情況下,信息發(fā)布者可以對自己發(fā)布的信息不負責,這會造成虛假信息泛濫;匿名用戶可以肆無忌憚地攻擊對手或者自己不喜歡的人,導致網絡可信度降低。而如果采用實名制,用戶在發(fā)言之前會考慮后果,這使發(fā)布的信息更加真實可信。就這一點,很多人都感到滿意。在2009年9月對美國最值得信賴的公司的民意調查中,Facebook的排名在蘋果、Google和微軟之前,入選前十。另外,就像一名徹底的實名制擁護者所說的,“讓人們知道我有兩個女兒的信息,會讓他們更了解我。而我如果要批評我的女兒,不會選擇在Facebook上!盕acebook讓人們自己選擇愿意公布的信息,在這一方面,人們具有選擇權!拔医o大家描繪兩個場景,它們和硅谷中的兩家公司有關。當然,實際情況沒這么極端,但他們代表兩個極端。一個是Google,主要取得和追蹤已有信息。他們稱為爬網。他們爬網,取得網絡上的資料放入他們自己的系統(tǒng)。他們想打造Google地圖,于是他們派出拍攝車輛,認認真真地去拍你家,然后做出Google街景系統(tǒng)。他們利用他們搜集整理的用戶資料做廣告。他們通過DoubleClick和AdSense的Cookies追蹤用戶的上網記錄。他們就這樣建立了一套用戶對什么感興趣的檔案。另一個場景是在我們公司。通過允許人們分享他們想分享的東西,給他們提供優(yōu)秀的工具控制如何分享,你可以獲得越來越多的共享信息。可是,想想那些在Facebook上人們不想分享的內容,你可不想這樣的信息被爬網、被索引比如你和你家人的度假照片,你的電話號碼,所有發(fā)生在公司局域網里的事兒,所有私人短信和郵件。所以,很大一部分信息變得越來越透明化了,但是仍然有另外一大部分不對所有人開放!
  另外,匿名制網站很難取代現實中的人際交往,人們與陌生人很難建立起信任,而想要獲得可以信賴的人際關系,則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合。但是,在實名的條件下,這種關系的建立就變得可靠且容易。
  美國知名社會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蘭姆(StanleyMilgram)曾提出著名的“六度空間理論 (SixDegreesofSeparation)”。他認為,地球上任何兩個人之間都可以建立聯系,這種聯系的建立最多需要經過六個人。從六度空間理論可以看出,一個人要想認識陌生人,可以通過朋友的“朋友”聯系起來。在這個過程中,由朋友介紹或者發(fā)生聯系,顯然比在網上自己認識更值得信任。扎克伯格把這一理論很好地落實到了Facebook上。在Facebook上,人們不僅會加自己的同班同學為好友,還會通過同學認識其他學校的朋友,以這種方式建立起來的關系顯然更值得信任,而且花費的時間成本會很低。
  因此,在Facebook上,用戶不僅可以與朋友進行點對點的溝通和交流,還可以進入朋友的社交圈子,和他的朋友成為朋友,從而在網絡上實現現實生活中社交關系的拓展。在實名制的社交網絡中,人們不僅能認識一個人,還能進入其社交圈,更詳細地了解這個人,這就像人們所談到的:“Facebook又讓人們回歸了小鎮(zhèn)生活,在那里所有人都知道你在做什么。”不得不承認,以實名制為基礎的Facebook正在改變人們聯系的方式,F在人們沒必要再交換名片,也不用再千方百計地記住一個人的郵箱和手機號碼。你只需要知道他的名字,然后利用Facebook上的目錄功能查找對方的姓名,就可以在他的主頁上看到任何你想得到的聯系方式。
  很多人都在使用Facebook,但同時也有很多人因為Facebook上的真實性而選擇了逃離。據一家權威機構最新調查數據顯示,2010年5月Facebook美國用戶數首次出現下滑。而用戶逃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當用戶把自己的真實生活搬到網絡上時,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比如,一位Facebook用戶就曾談到,她加入Facebook是想找回自己的社交生活。但她發(fā)現,無論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會被朋友拍照,然后上傳到網絡上。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在現實生活中她不得不處處小心,這讓她感覺很累?墒,在面臨用戶質疑甚至用戶下降的事實時,扎克伯格并沒有選擇妥協(xié),而是繼續(xù)采用實名的方式運營Facebook。在扎克伯格的觀念里,只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透明,才有利于創(chuàng)造一個更健康的社會。因為在一個透明的社會里,人們將會為自己的行動后果負責,也會表現得更加有責任感。所以,他說:“你有不同面孔的日子對工作上的同事表現出一副面孔,而對生活上的朋友表現出另一幅面孔的日子就要結束了”。
  在扎克伯格看來,未來社會的發(fā)展方向一定是徹底地透明。即便很多人想把職場生活和私生活分開,也將是不可能的,因為關于一個人的信息會在各種場合傳播,“世界的透明度將不允許一個人擁有雙重身份”。基于這種透明和分享的觀念,扎克伯格認為:“最好不要徒勞地抵制世界發(fā)展的潮流,否則會被市場淘汰!憋@然,扎克伯格對于世界未來的發(fā)展趨勢論斷過于理想化甚至激進,而Facebook要推動實現世界透明的目標甚至讓人覺得可笑。但是,他就像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AllanSpielberg)導演的《人工智能》中那個一心想成為真人的機器人小孩戴維一樣,擁有一個在別人看來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然后不顧一切地去實現。影片最終,戴維在媽媽的旁邊安靜地睡著了,他實現了自己變成“真小孩”的目標。扎克伯格并不缺乏戴維式的勇氣與決心,就像他所說的:“讓人們更加公開自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不過我認為我們能行,只需要時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扎克伯格開啟下一個傳奇時代 2012-04-20
· 扎克伯格悖論 2012-04-06
· 《Facebook之父馬克•扎克伯格:后喬布斯時代的傳奇》 2012-04-06
· 扎克伯格現身上海 目的行程不明 2012-03-28
· 馬克•扎克伯格傳記出版 2012-03-2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