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太原電
黝黑的煤塊簇擁著穿過“空中走廊”,跳躍翻滾進入煤場,外面的運煤車排起了長隊……這是地處呂梁山腹地的西山亞辰煤業(yè)公司的一個生產場景。
自國有重點煤企西山煤電進駐這座小煤礦以來,為更新機電設備投入了1228萬元。目前,這座煤礦復產3個月已生產煤炭近30萬噸,成為山西首批完成整合重組的煤礦之一。
像亞辰煤業(yè)公司一樣,一批完成整合重組程序的礦井開始陸續(xù)復工復產。截至10月底,山西煤礦整合雙方已有九成簽訂了正式協(xié)議,主體接管到位率71%,19個煤礦企業(yè)已率先變更了采礦許可證。
整合重組后,山西將形成以股份制企業(yè)為主要形式,國有、民營并存的辦礦格局。從重組整合方案看,在全省保留的1053處礦井中,國有辦礦198處,占19%;民營辦礦294處,占28%;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業(yè)561處,占53%。其中,朔州和呂梁兩市民營企業(yè)辦礦比例超過一半以上。
在小礦退出的同時,山西省內太鋼、山西焦炭、國際電力等不以煤炭為主業(yè)的國有大型企業(yè)集團,也全部退出了所辦煤礦的控股權,轉由國有大型煤炭企業(yè)控股經營。另外,省屬國有重點煤企下屬的22座不符合條件的小煤礦也被實施關閉。
針對近期進入煤炭消費旺季的特點,山西省煤礦企業(yè)兼并重組整合工作領導組辦公室提出要千方百計增加近期煤炭生產。一、抓好已實現(xiàn)機械化開采、安全保障程度高的礦井開足馬力生產,特別要發(fā)揮國有重點煤礦和地方骨干煤礦的作用,努力增加煤炭產量;二、在加快推進兼并重組整合主體到位接管的同時,摸清具備過渡期煤礦生產條件的底數(shù),搞好此類礦井的安全整頓,確保具備生產條件的礦井及時提出申請,經縣、市政府審查驗收批準后,實現(xiàn)安全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