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松祚: 其實我想弄清楚一個問題:假若谷歌和臉譜能夠自由進入中國市場,百度和騰訊能夠值多少錢?中國公司要真正成為世界級大公司,必須要經得起同類大公司的真正競爭。更重要的是,中國市場固然巨大,然而如果沒有真正世界級的核心科技,僅靠市場或人海戰(zhàn)術能夠維持世界級的科技公司嗎? 范劍平: 國務院決定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推動內外資公平有序競爭?爝f業(yè)沒有用財政資金支持,反而競爭力強,原因是政府放開手剎,沒有偏袒郵政國企。其他服務業(yè)也應放松管制打破壟斷,你松一腳剎車,還你一個奇跡。 屈宏斌: 財政部發(fā)文推廣運用PPP模式。公私合營是基建投融資改革的新舉措。要想促使民間資本在基建中起作用就必須完善相關法規(guī)保障民間投資人的利益。同時,公私合營更不可能完全替代財政對基建的基本責任。 管清友: 穩(wěn)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資本費用化和固定資產加速折舊,通過降低應納稅所得額基數(shù),實現(xiàn)稅收減免,雖表面“惡化”了盈利,但稅費減少卻能真實改善企業(yè)現(xiàn)金流,屬實質性利好。企業(yè)現(xiàn)金流改善和加速折舊政策能引導企業(yè)加快更新技術設備,有助于產業(yè)升級并改善制造業(yè)投資。 劉煜輝: 高杠桿階段“水多了加面”都是良性的,叫貨幣深化,把政府資源放進去(實質上是分配結構的變化),廣義講,在中國都可叫產權改革;通過高折舊,一方面降低了實際資本存量(速度),提高了資本回報率;一方面也是減稅,分配結構變化。若這樣東西多了,糾結就會轉化為急切,成為上漲動能,一種非線性過程。 陳國強: 其實換一種眼光看,目前的市場調整和行業(yè)減速未嘗不是一次擠壓樓市泡沫的機會,也是促使房地產企業(yè)變革與轉型發(fā)展的難得契機。同時,當前樓市的這種波動震蕩如果能倒逼地方政府改變過度依賴房地產帶動經濟增長的固有路徑,那就善莫大焉了。 楊紅旭: 近十年來,總體來看,四個一線城市中,北京樓市最強、其次是上海,再次是深圳,最后是廣州。關于放松限購,作為首都的北京當然最慎重,上海的樓市政策一直傾向于跟隨北京,廣州最有資格先放松,深圳政策一直偏靈活(中國開放重鎮(zhèn)、市場化程度高)。因此,廣深先放松,符合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