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國企高管薪酬再次成為輿論熱點。長期以來,這個問題不僅在中國,在歐洲國家也備受社會關注。為防止國企高管收入高得“離譜”,歐洲各國不僅通過法律“限高”,還通過透明化、公開化的管理對“越線”行為進行監(jiān)督。
芬蘭 政府劃定“紅線”
在北歐國家芬蘭,政府出于國家利益考慮,想方設法規(guī)范國企高管薪酬,一個最主要的辦法就是由內閣經濟政策委員會出臺指導原則。
根據(jù)2012年8月的最新指導原則,國企高管薪酬主要由5部分組成,分別是基本工資、補貼津貼、利潤報酬、鼓勵性分紅和附加退休金。其中,核心部分是基本工資。
指導原則規(guī)定,基本工資要依據(jù)國有公司的總體薪酬情況制定,其他幾部分薪酬以基本工資為基準按比例發(fā)放,其中,利潤報酬不得超過基本工資的40%,鼓勵性分紅不得超過基本工資的100%,總收入(不包括附加退休金在內)不得超過基本工資的240%。如此一來,國企高管的工資水平基本上符合市場標準,甚至低于市場標準。在某些處于絕對壟斷地位的公司,如天然氣運營商Gasum和國家鐵路公司,其CEO的收入要比市場平均水平低23%和43%。
德國 “曬”高管工資單
今年3月,德國吉恩鮑姆管理咨詢公司對1055家德國國企的2266位高管收入狀況進行調查后發(fā)現(xiàn):德國國企高管收入遠低于私企高管收入。21%的德國國企高管年薪少于10萬歐元,62%的德國國企高管年收入在10萬至30萬歐元之間。只有17%的德國國企高管每年能夠賺到30萬歐元以上,年收入超過50萬歐元的國企高管只占5%。
根據(jù)調查結果,德國私企高管的平均收入是國企高管的兩倍。德國國企斯普林肯霍夫房地產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向媒體抱怨道:“我的年薪只有11萬歐元,而且已經連續(xù)6年沒有漲薪水了。”
德國各州議會相繼要求所屬企業(yè)“曬”高管工資單。2007年,柏林州議會首先對高管收入“開曬”;2009年年底,慕尼黑和不萊梅加入了這一行列;2012年初,此前一直對此表現(xiàn)保守的漢堡也開始對國有企業(yè)執(zhí)行新的管理條例。新條例規(guī)定,國企高管必須在年終總結附件中公布與業(yè)績掛鉤的收入以及與業(yè)績不掛鉤的收入。2013年漢堡首次公開了50位國企高管的固定收入。德國《世界報》戲稱此事件為“德國最后的國家機密之一被公開”。
葡萄牙 總理薪酬是標桿
葡萄牙政府2012年1月對國企高管的薪酬標準作出明確規(guī)定:國企高管薪酬由固定收入和浮動工資兩部分組成。國企高管的固定薪酬參照總理的薪酬標準確定,但不得超過總理的每月固定薪酬。
據(jù)葡政府公布的數(shù)據(jù),葡總理科埃略月固定收入約為7000歐元。
葡萄牙政府將所有150多家國企按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貢獻分為A、B、C三個等級,并依照此等級確定國企高管的固定薪酬。葡萄牙國有資產管理局、國家儲蓄銀行、國家電視臺、鐵路公司和自來水公司等A級企業(yè),高管的固定薪酬最高可與總理相同;葡萄牙航空等B級企業(yè),高管每月固定薪酬不得超過總理薪酬的85%。
葡萄牙國企高管可以根據(jù)企業(yè)效益領取浮動獎金,但獎金額不得超過當年個人收入的50%。
羅馬尼亞 求解“高薪低能”
羅馬尼亞有760多家國企,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約為11%。調查發(fā)現(xiàn),羅馬尼亞國企普遍市場競爭力不強、效益不高,不少國企甚至長年虧損,但員工收入?yún)s高于私營企業(yè)。
一些大型國企高管年薪前兩年曾高達20多萬歐元,相當于這個國家職工平均工資的370多倍!
難怪羅馬尼亞總理蓬塔調侃道,看了一些國企高管的薪酬標準,不禁自問——何苦留在政府當總理?
羅政府也在尋找解決國企高管“薪酬高”、“業(yè)績低”的方法,早在2012年就曾提出要限制國企高管的薪金,并開始討論關于限制國企薪金的法律草案,其中一項具體措施就是額外征稅,即對月薪或月退休金超過4500列伊的部分再征收16%的收入稅。不過,這一議案至今未見下文。
2013年5月,時任羅馬尼亞預算部長的利維烏·沃伊內亞宣布限制國企高管新舉措,規(guī)定國企一把手固定工資不得超過本行業(yè)平均工資的5倍,而浮動工資則必須同業(yè)績指標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