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首屆國際絲綢之路博覽會“通關便利化論壇”上了解到,為更好地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打造連接東西、貫通亞歐的貿易通道,中國及絲路沿線國家都需要以提升通關便利化為依托,積極促進區(qū)域間貿易流通的便利程度。
中亞地區(qū)需打破貿易壁壘 區(qū)域貿易合作組織亟待出爐
近幾年來,中國現在已成為中亞國家最主要的貿易伙伴,中國與中亞各國間的經濟合作正在不斷加深,合作領域也在不斷拓展。中國現在已成為中亞國家最主要的貿易伙伴,分別成為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第2大貿易伙伴。
同時,中亞也在向中國源源不斷的輸送著寶貴的能源。中國-哈薩克斯坦原油管道、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等大型能源合作項目都已入運營。全長2800公里的中哈石油管道自2006年正式開通以來,已累計向中國輸送原油5000多萬噸;而中國-中亞天然氣自2009年底到2013年,已累計向中國輸送天然氣600多億立方米,相當于中國2010年天然氣總產量的一半。
隨著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設想,中國與中亞地區(qū)的貿易往來勢必更加頻繁,合作程度也將進一步加深。但中亞國家普遍存在的貿易壁壘卻給兩地間貿易的持續(xù)增長增加了難度。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張偉認為,中亞國家大多未加入WTO,中國與中亞國家在通關環(huán)節(jié)、檢疫和交通運輸標準、服務貿易等方面不統一,這些都是這些都是地區(qū)間出現貿易壁壘的成因。
對此,上海海事大學校長黃有方建議,中國和中亞國家可以仿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CAFTA)模式,構建融合貿易自由化的絲路沿線國家內部商業(yè)環(huán)境,改善和加強國家間物流連接的歐亞供應鏈,形成互惠互利的新型國際經貿體系,從而迅速打破地區(qū)貿易壁壘,創(chuàng)造出更加通暢的貿易渠道。
中國海關“先試先行” 多措并舉提升通關便利
黃有方告訴記者,推進貿易便利化程度旨在降低區(qū)域內貿易、投資成本,使物流、貿易與投資便利化。這不但是全球性的大趨勢,也是發(fā)展區(qū)域經濟合作的關鍵。作為一個制造業(yè)、出口大國,能夠實現和推動貿易便利化,對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對于絲路建設的促進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實際上,想要完成貿易便利化的目標,需要的是海關監(jiān)管、檢驗檢疫、出口退稅、跨境支付、物流支持等多部門和領域的通力合作,而海關部門的通關便利化無疑是我國國際貿易提速的前提。
。玻埃埃的,海關部門正式啟動通關區(qū)域一體化改革,“屬地申報,口岸驗放”也成為了我國內陸港發(fā)展的基礎。據了解,“屬地申報,口岸驗放”賦予屬地海關直接放行口岸海關監(jiān)管貨物的權利,由屬地海關直接完成審單、征稅、放行的全部海關手續(xù),口岸海關只負責貨物在口岸的物流監(jiān)管,使得高資信企業(yè)的低風險貨物(不須查驗貨物)可以一次性在屬地海關完成包括報關、征稅、放行的全部海關手續(xù)后,直接到口岸監(jiān)管場所提取貨物。
通過這一改革,屬地海關和口岸海關通關作業(yè)連接起來,海關間的合作也為我國企業(yè)提供了一條跨關區(qū)報關、納稅的便捷通關通道。據統計,全國海關2013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放行“屬地申報、屬地放行”報關單6381份,貨運量647萬噸,貨值185億元,實征稅款21.5億元,涉及216家AA類企業(yè);2014年1月1日至4月9日,放行“屬地申報、屬地放行”報關單24521份,貨運量2027萬噸,貨值近415億元,實征稅款近50億元,涉及285家AA類企業(yè)。
2013年,中國海關12個直屬海關全面推開通關作業(yè)無紙化改革,全國其余30個直屬海關選取部分現場開始試點。2014年,中國海關將改革措施和試點范圍擴大至全國海關所有業(yè)務現場和業(yè)務領域,逐步實現通關作業(yè)無紙化改革的全覆蓋。僅2014年第1季度,全國海關共計辦理無紙通關報關單1124.29萬份,占同期報關單的72.89%。無紙化通關的推行使貨物通關效率顯著提高,企業(yè)運營成本也因此得到了降低。
在首屆國際絲綢之路博覽會“通關便利化論壇”上,我國的海關部門還就如何深化國際交流合作,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發(fā)展做出了“量體裁衣”的規(guī)劃。
據中國海關總署監(jiān)管司代表介紹,下一步海關部門將著重推動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海關聯合監(jiān)管,以貨物基本數據、圖像為基礎,研究制定統一的國際貨物轉運準單等物流單證,共同探索開展數據交換、執(zhí)法互助合作、創(chuàng)新跨境鐵路聯運監(jiān)管模式,優(yōu)化通關作業(yè)流程,促進貿易安全與便利,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物流提供“便捷綠色通道”。
圍繞“長安號”貨運班列 打造絲路貿易“黃金通道”
西安經阿拉山口直達中亞的國際貨運班列“長安號”,是我國加快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打造向西開放“黃金通道”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地區(qū))實現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重要平臺。
“西安作為絲綢之路起點及歐亞大陸橋的中間節(jié)點,承東起西、連接南北,將面臨巨大的機遇,能極大地促進中國對外貿易和城市發(fā)展!焙jP總署國際司司長陳小穎說。
而圍繞著“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西安海關正在重點打通陸港、空港、信息港三條“絲路通道”,力圖促進絲路經濟帶全方位、多通道的開放。
西安海關副關長陳鴻罡告訴記者,從中西部始發(fā)經中亞到達歐洲的“長安號”、“渝新歐”等鐵路專列,讓中歐國際大通道的格局基本形成。為了保障班列高效通關,促進融貫便利,西安海關專門出臺了“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監(jiān)管方案,保證班列快速通行和便利通關。
為了更好地促進通關便利化,借助“長安號”打造絲路“黃金通道”,陳鴻罡認為西安海關需加強區(qū)域合作,與絲路沿線海關簽訂并落實便捷通關合作備忘錄,建立緊密信息聯絡協調機制,全面加強執(zhí)法互助合作,這也是為“長安號”向歐洲延伸奠定基礎。
同時,西按海關還需要積極協助西安鐵路口岸申請獲批為國家對外開放口岸,實現國外貨物通過“長安號”直接運抵西安,進一步加快“長安號”雙向開行進程。
此外,深化海關業(yè)務改革,深化無紙化通關改革,方便企業(yè)足不出戶24小時辦理海關業(yè)務,也是下一步西安海關工作的重點!皽p少關檢的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取消下放審批作業(yè)權限,提高行政效率,實現窗口作業(yè)、即刻辦理。同時,加快信息化建設,應用云技術、物聯網等新興科技手段,使企業(yè)享受自主報關、自動放行等便捷通關措施,讓通關速度真正全面進入‘讀秒’時代!标慀欘刚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