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土資源部執(zhí)法監(jiān)察局負責人表示,各地要按照要求堅決做到“三個一批”,即堅決拆除一批“小產權房”,堅決查處一批典型案件,嚴肅追究一批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叭齻一批”顯示了中央政府對小產權房的整治決心。
自我國住房市場化改革以來,小產權房已經成為目前一個很難處理的現實問題。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小產權房總量或已超過70億平方米。若按100平方米/套計算,相當于全國有7000萬套小產權房,以每戶三口人計算,相當于居住了2.1億人口。
解決小產權房問題涉及到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法律問題。目前來看,在短期內修改基本土地制度的難度較大。二是政策問題。隨著土地權力被劃分得越來越細,比如對農村土地“三權”的劃分(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就為政策調整提供了依據。三是利益平衡問題。小產權房之所以興盛,一個重要原因是其中有巨大的利益——其中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小產權房不用繳納土地出讓金。如果讓它“轉正”,必然涉及到巨大的利益差別。
這會對已經用高價格購買大產權房的購買者形成不公平。另一個利益不平衡表現在,現在相當一批小產權房并不是真正由農民自建的,而是少數村官在推動,并不能代表農民的利益,由小產權房產生的利益,也不會公平地分配給當地的所有農民。因此,如果要解決小產權房問題,就必須平衡好相關的利益分配。比如,小產權房的購買者要補交一部分土地價款和房地產(行情
專區(qū))增值收益,而這些收益還要能公平地用于某些公共服務。再比如,采取某些措施,對那些高價購買大產權房的購買者以某種程度的補償。無論哪種方式,利益平衡的政策安排肯定是很復雜的。
此外,小產權房還要考慮其他方面的一些問題,比如市場秩序問題。在很多城市,小產權房并不都在遠離城市的鄉(xiāng)村,有相當一部分已經在市中心地段。如果允許這些高價值地段的小產權房轉正,對原有的市場秩序將會產生不小的沖擊。土地的流轉也是需要關注的問題。小產權房要變得名正言順,肯定會涉及到土地流轉,還會涉及土地用途的改變。至于法律和政策是否承認這種流轉,這是具體改革時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毋庸諱言,在未來改革中,小產權房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那么,政府會如何整治小產權房?有人提出要合法化,將小產權房納入住房社會保障體系。很顯然,這種提法并不靠譜,小產權房雖然不被現行法律承認,但它卻是眾多老百姓真金白銀交易過的個人財產,如果通過法律工具來“一刀切”處理,將帶來社會的不穩(wěn)定因素,而且不少小產權房本身是農村居民自住性質的,很多不愿意轉正。
在筆者看來,小產權房問題的解決其實就是個利益分配問題。而與利益分配相比,更重要的則是未來中國土地制度的改革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成城鄉(xiāng)統(tǒng)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要達成使得基礎用地和國有用地同地同權同價。這意味著現行土地制度要進行根本性變革。如果從國土資源部的角色看,由他們來操作就很難推進,因為他們是制度的制定者。還需要考慮到地方政府的分稅制、土地財政、用地指標如何劃分等層面,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集體用地和國有用地同價同權的問題。如果僅靠區(qū)縣政府調整,從根本上解決的難度非常大。
總之,目前對小產權治理的政策和措施,都只是解決短期的矛盾問題,根本問題依然在于制度上的修改。而“三個一批”看似很嚴厲,但其短期目標似乎只是“抓典型”。后續(xù)工作能否推進值得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