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拉面,是我國西北地區(qū)廣大穆斯林群眾喜愛的主食。如今,牛肉拉面已成為推動農民增收的一大產業(yè),有效改善著民生。
來自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數據顯示,截止目前,青海省的回族、撒拉族群眾已在全國100多個城市開辦了近3萬家牛肉拉面館,年總收入超過20億元,實現穩(wěn)定勞務輸出超過10萬人,“拉面經濟”收入已占到青海農民在外勞務收入的一半以上。
正宗牛肉拉面需要三遍過水,手工揉拉,再配上青藏高原特有的牦牛肉、牛油、牛骨湯等30多種天然配料精制而成。上世紀80年代,青海省化隆縣回族農民率先到福建廈門創(chuàng)業(yè),開青海農民在沿海城市開辦牛肉面館之先河。
為促進拉面產業(yè)發(fā)展,青海省相關部門特意為在外地開牛肉面館的青海人辦理《勞務輸出證》。這本被親切地稱為“打工護照”的《勞務輸出證》,扉頁上有青海拉面簡介,后面依次加蓋了就業(yè)、公安、民政局、教育等部門的公章和審核意見。
針對許多外地人說起牛肉拉面“只知蘭州、不知青!钡那闆r,青海省積極鼓勵打造屬于自己的拉面品牌,使“拉面經濟”實現了向產業(yè)化、規(guī);较虻摹叭A麗轉身”。如今,僅化隆一縣,就有40多個拉面品牌在省外注冊,牛肉拉面日益成為“大美青!钡挠忠粔K“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