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國內報價118萬元,海外僅售30多萬,進口汽車涉嫌靠壟斷牟取暴利。7月29日12點,經濟之聲評論:破除市場壟斷頑疾,汽車產業(yè)政策亟需調整。
中廣網北京7月29日消息
據(jù)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隨著反壟斷調查的擴大,進口汽車的問題在近兩天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以往人們以為進口汽車關稅比較高,所以價格也比較高,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先來看一個消費者的經歷,在加拿大工作的瞿先生不久前從北美購置了一輛排量為3.0T的新款奧迪Q7,花了7.8萬加元,約合人民幣46萬元。最近,他回到國內,看到同一款的進口汽車價格嚇了一跳,號稱大幅優(yōu)惠之后還超過了100萬元。
然而,中國的消費者們似乎已經見怪不怪。一名進口汽車經銷商介紹,進口奔馳S350汽車在中國內地的報價為139.8萬元,而海外零售價在56萬元左右。還有的汽車差價更為離譜,比如陸虎牌在中國內地報價為118萬多元,而海外僅合人民幣30萬多元;寶馬X5在中國內地報價為88萬多元,而海外僅合人民幣30萬多元,差價幾乎3倍。買東西,最需要的是比價,買好了東西,也最怕比價,比得不好,心里就會不平衡。很顯然,進口汽車國內外的售價差距這么大,很容易讓人心里不平衡。抱怨沒有用,我們還是要思考導致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有專家就指出,一些跨國公司在中國汽車市場上,通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大幅抬高產品價格,控制零配件銷售等手段獲取暴利,嚴重侵害了消費者權益。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貿易環(huán)境很重要,看來,有關進口汽車的政策也亟待進一步的完善。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謝衛(wèi)列對此進行評論:
謝衛(wèi)列:進口車目前來講80%的還是3.0升以下,如果從技術角度來衡量,以3.0為上限的話,這個價差能夠達到200%到300%,3.0以下一般的價差在100%左右,大概是這么一個幅度。排能越大,價格越貴,價差越大。
對于高昂的售價,國外汽車廠商一直含糊其辭,宣稱是中國進口汽車稅額高導致了售價提高。事實果真是如此嗎?
謝衛(wèi)列:其實這個論斷是一個荒謬的論斷,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我們加入WTO之后,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我們的關稅已經降到25%。另外增值稅消費稅加入進來,整體的稅收應該在60%、70%到100%之間,這是一個合理的幅度。外國汽車企業(yè)把原因引向中國的關稅和稅收其實是一種掩耳盜鈴,實際上他們在中間環(huán)節(jié)的灰色地帶獲取了暴利,這是我的主要觀點。
現(xiàn)在業(yè)內人士呼吁,盡快調整現(xiàn)行《汽車產業(yè)政策》和《汽車品牌銷售實施管理辦法》,營造公平競爭的貿易環(huán)境。專家建議,對進口汽車進行反壟斷調查,對于限制競爭的價格操縱行為進行查處,特別是對于暴利行為,必須將其從市場交易中“擠”出去。隨著國內汽車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市場逐步趨于理性,進口汽車涉嫌價格壟斷這團"亂麻"也到了不得不理的時候。打破壟斷讓進口汽車的價格回歸到合理水平,難度大不大?難點在哪里?
謝衛(wèi)列:目前來說我們的管理相對滯后,而且相關職能部門我個人認為他們不作為,所以才會造成這種困境。實際上它最大的難點在于缺少兩方面的支撐,一方面我們有很完善的法規(guī),比如說價格法、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但是我們缺少另一個很重要的法規(guī)就是反暴利法。這個在今年兩會上已經有代表提出了相關提案,其實要制止這種壟斷企業(yè)的壟斷。我覺得僅僅依靠現(xiàn)有的法規(guī)是不夠的,這是宏觀的方面。另外一方面我覺得很重要的另一個難點,就是目前實施的咱們說的汽車品牌銷售實施管理辦法當中,獨家代理或者總經銷的制度,造成了跨國公司在中國一家獨大,如果不改變這點,從平行性的技術角度來講,這個難點也很難突破,所以它這個瓶頸一方面是宏觀經濟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在具體的經銷商流通領域里,這兩大瓶頸不去除,這兩大難點會給進口車的超細分領域還會帶來更大價格的壓力。
中國加入WTO之后,進口汽車大量涌入,為了規(guī)范內地汽車市場,2005年出臺了《汽車產業(yè)政策》和《汽車品牌銷售實施管理辦法》,進口汽車流通經銷服務領域普遍實施4S店為基礎的單一模式。政策是否有不合理之處?可以做怎樣的調整?
謝衛(wèi)列:要打破原來的總經銷制度,原來的汽車管理銷售實施管理辦法當中有不足,現(xiàn)在各行各業(yè)包括我們汽車相關的行業(yè)協(xié)會都一致呼吁盡快改變管理辦法。目前我們現(xiàn)在看到有關的職能部門這種不作為的做法背后,實際上帶來的就是跨國企業(yè)壟斷橫行,而商家進行投機,最終損害的還是買家,也就是消費者的利益。從這個角度來講,要改變不合理,當前最迫切的是從汽車產業(yè)進口所謂的管理辦法來入手,從而在更大的政策環(huán)境下給予一定程度的保護,這種雙重性的保護才最終可能改變目前汽車的消費,尤其進口車消費領域不理性的狀態(tài)。
之所以會有這種不理性的狀態(tài),可能也是因為還有一個背景,就是現(xiàn)在中國市場對于高端車有著非常巨大的消費能力。我們怎么樣運用消費者的權力來改變這樣一個狀況呢?
謝衛(wèi)列:我覺得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首先是依托于現(xiàn)有的法規(guī),保護消費權益。另一方面我們也迫切的要求車主建立一種更加理性的汽車消費觀念,沒有必要進行這種不成熟的攀比,調整心態(tài)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