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希: 從7月份數據來看,全國財政收入增長有所回升,這也顯示出經濟增長有企穩(wěn)的跡象。但財政形勢依然嚴峻,政府需要進一步做好過緊日子的各種準備。面對當前突出的財政收支矛盾,政府的重心應當轉向支出方面,考慮如何花好錢,而不能把心思主要放在收入方面,千方百計去增收。若是這樣,可能加重企業(yè)負擔。 錢津: 地方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償還能力。地方債是地方財政的建設資金,不是日用開支。我國《預算法》規(guī)定,不許地方財政發(fā)行債券,但是允許地方財政通過其他渠道借債。這些年來,地方債對于地方的經濟建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F在,中央又允許地方試點發(fā)行債券。對用于建設的地方債,關鍵不在規(guī)模,而是要看在建項目是否有預期回報。 孟曉蘇: 銀行不良貸款增多說明,經濟萎縮正在從光伏、鋼貿、船舶等制造業(yè)向金融傳導。這是前幾年盲目轉型新能源和抑制內需的結果。要靠滿足居民住房需求等措施來穩(wěn)增長,不能聽任制造業(yè)萎縮轉化為金融風險。 皮海洲: 上市公司為何總是充當冤大頭?歸根到底在于,這個冤大頭的買單者是公眾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比如高溢價收購虧損資產,只因為上市公司的錢來得容易,都是從投資者荷包里掏出來的,上市公司花起來并不心痛。又如賤賣資產,真正利益受損的還是公眾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 宣宇: 溫州放松限購是正常的。樓市調控向來是地方性的:2013年各主要城市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控制目標為房價增幅不高于本市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幅。70個城市中溫州房價是控制最好的,本輪調控已下降17.5%。只要房價在合理范圍就可調整政策,保持房價基本穩(wěn)定乃題中之義。而熱點城市調控只會加碼。 謝逸楓: 7月份中國主要城市的新建住宅、二手住宅及住宅租賃價格全面上漲,其中北京最瘋狂,6月份后上漲17.6%。調控已經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必須轉向土地制度、投資渠道、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和相關制度的建設。 向松祚: 當資產價格瘋漲的時候,人們會找到一萬個證明它會繼續(xù)上漲的理由。過去我國房地產急劇上漲理由固然很多,然而最核心最重要的力量還是貨幣信貸高速擴張,其他力量都是次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