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報道,近日,廣東省有人大代表提出,目前財政廳提供給各位省人大代表的財政預算報告中,有很多事項都羅列的是“其他”,“這些沒有詳細說明收支事項的其他,粗略加了一下,竟然接近230億元!
很多網(wǎng)民表示,一些政府部門的公告、公示中也經(jīng)常使用“其他支出”,而且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非常高,但“其他支出”到底是啥不清楚。對此,希望政府部門在公告、公示中盡量減少“其他事項支出”等的字眼,增加政務(wù)公開透明度。
“其他”讓公眾霧里看花
網(wǎng)民“郭元鵬”認為,按照我國的法律規(guī)定,無論是財政預算,還是單位開支,民眾都有知情權(quán),人大代表都有監(jiān)督權(quán),除非這樣的“其他”涉嫌機密。而我們的一些單位、一些部門,卻總喜歡在很長的數(shù)據(jù)羅列的最后,來個“其他開支”一項,這是對自身的不負責任,更是對公眾的不負責任。這樣一來,就難怪公眾浮想聯(lián)翩了。我們在建設(shè)法治社會、和諧社會、透明政府、美麗中國,在這樣的進程中,我們要盡量減少“其他事項支出”這樣的字眼。還干部一個清白,給百姓一個明白。但愿,政府和部門的一切公告、公示中,都能少點讓人霧里看花的“其他”。
網(wǎng)民“陳誼軍”認為,給代表們一份“看得懂”的財政預算報告,讓民眾更清楚“錢往何處去”,這是當前各地兩會報告中,值得深入思考與重視的課題。一份財政預算報告,多年來被人稱為“天書”——里面雖然有我們看得懂的“數(shù)字”,但因為涉及到太多的專業(yè)術(shù)語以及抽象概念、預算科目分得太粗、預算執(zhí)行分得太細等因素,一直讓人有“霧里看花”之感覺。
報告要接“地氣”
網(wǎng)民“陳誼軍”認為,財政預算報告“天書”接了“地氣”,令人稱道。接“地氣”彰顯的是廉潔、陽光、透明,體現(xiàn)的是對納稅人錢財?shù)母叨蓉撠煟宫F(xiàn)的是一切以民為本的理念,接“地氣”更令政府良好的形象深入民心,令民眾對政府工作增強信心——民眾在接“地氣”的政府工作下,感受更多的是親民愛民,從而促進黨群、干群關(guān)系的融洽,而接“地氣”的政府也有望更加貼近“土壤”,關(guān)注民生發(fā)展,體恤民眾疾苦,促進工作扎實開展。從“看不懂”到“看得懂”,非不可為。只要堅持“有為”思想并采取“有為”措施,就一定能讓“天書”接上“地氣”。接“地氣”,實實在在,接“地氣”,清風迎面。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一字一句系民生,我們期待更多財政預算報告“天書”接“地氣”,讓“天書”融解,讓“地氣”迎面而來,也期待更多求真務(wù)實與民眾熱烈歡迎的政府工作贏得掌聲,贏得民心。
還有網(wǎng)民表示,近幾年來一些地方政府的“其他支出”占其財政支出的比重非常高,在30%甚至40%。知情人士稱,“其他支出”讓地方政府愛不釋手有兩大原因,一是看不到具體支出用途,人大審議時好通過;二是預算法規(guī)定,年度中財政資金在科目間“流轉(zhuǎn)”不需人大審批。
預算還可更透明
網(wǎng)民“吳睿鶇”認為,模糊的“其他支出”,不僅不利于公共財政、透明財政的構(gòu)建;也不利于公民和社會各界的參與和監(jiān)督;此外,還會制造腐敗現(xiàn)象。過去一些年中,國家審計報告查出了大量的財政問題,譬如年終突擊花錢,都與財政資金違法行為有關(guān)。而造成這些現(xiàn)象有根本原因,就是預算不夠細化,缺乏透明度。財政預算放棄粗放化,實施精細化管理,正成為各國政府追求的風向標。當然,在“其他支出”還占很大比例的背景下,我國政府的財政預算一下子細化到一把座椅,還很不大現(xiàn)實。但是,政府財政預算決不能讓太多的“其他支出”,總停留在預算盤子中,必須把消減“其他支出”,作為預算體制改革的首要目標之一。
署名“李煒光”的博文認為,預算不透明更會導致財政資金使用的低效率。政府配置公共資源,是在用別人的錢去做事情,從邏輯上說,效率就難以提高,這也是個世界性的難題。預算不透明更會導致財政資源的錯配,即不該花錢的地方錢多得花不出去,該花錢的地方又沒有錢。這種資源錯配,可以從近些年大規(guī)模建設(shè)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大型基建工程項目上發(fā)現(xiàn),其中一些項目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效率都有可疑之處。所以我們要促進政府預算公開的進程,造成某種公共選擇的機制,讓財政更加關(guān)注民生項目的投入和改進,從意識和制度的層面上將公共服務(wù)的職責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能和不得不履行好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