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喜鳥融資致三敗俱傷 回購補救首戰(zhàn)失利
|
|
|
2012-12-13 作者:記者 趙陽戈 鄭佩珊 來源:每日經(jīng)濟新聞
|
|
|
【字號
大
中
小】 |
一期最高8000萬元、二期最高1億元的回購計劃,并沒有讓報喜鳥的股價一飛沖天。昨日盤面顯示,即便有回購計劃撐腰,報喜鳥也僅僅是在開盤沖高,上漲5%左右,隨后一路走跌,收盤時僅微漲0.57%。 值得注意的是,報喜鳥首期12元的最高回購價較二級市場股價溢價37.14%,遠高于雙良節(jié)能要約收購計劃出臺時3.97%的溢價率,但雙良節(jié)能卻在消息公布后首日走出“一字”漲停。由此可見,市場對報喜鳥的回購計劃興趣并不高。 “雖然公司指出會實施兩期的回購計劃,但目前來看,公司真正會拿出的真金白銀也就第一期的8000萬元。第二期目前還是空頭支票。”一位長期跟蹤報喜鳥的私募人士向《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說道。 從近期來看,十來家有著回購和要約收購計劃的上市公司,并非都能演繹“一購就靈”的神奇,如大東南去年定向增發(fā)股東解禁被套,公司宣布擬以不超過7元的價格進行回購,總金額不超過1.5億元,但回購計劃并未給股價帶來可觀漲幅。上述私募人士指出,對這類無業(yè)績支撐或遭遇減持壓力而宣布回購股份的上市公司,投資者還需謹慎。 報喜鳥此次拿出巨額資金回購,和公司此前的融資計劃帶來的股價大跌有關(guān)。 此前,報喜鳥的發(fā)行股數(shù)由1億股縮水到500萬股,但出于“安撫承銷商”的考慮,公司仍完成了融資;仡^來看,報喜鳥弱市融資是一場“三敗俱傷”的買賣。首先,參與增發(fā)的股民正面臨浮虧的尷尬;其次,沒有參與增發(fā)的股民,面臨每股盈利攤薄以及市值縮水的問題;另外,好不容易募集到4000多萬資金,如今又要花數(shù)倍的錢實施回購,如此折騰讓人不解。唯一“有利可圖”的當(dāng)屬中航證券
,以6%的費率計算,中航證券此次承銷將獲得300萬元左右的承銷費。然而,在扣除268萬元的包銷費用后,中航證券目前真正收入囊中的承銷費也就只有幾十萬元,且手中包銷的28.93萬股仍然面臨浮虧,也抵消掉了部分承銷費。
|
|
凡標注來源為“經(jīng)濟參考報”或“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chǎn)品,版權(quán)均屬經(jīng)濟參考報社,未經(jīng)經(jīng)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quán),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