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選民周日通過選票再次向他們的領導人發(fā)出了責難,因為歐洲領導人未能解決導致大部份歐洲國家經濟下滑的債務危機問題。
不過,歐洲人到底希望他們的政府采取何種措施目前卻不是很明確。從希臘到法國,現任領導人先后下臺,他們都落得了與前西班牙和意大利領導人同樣的命運,但這些國家的繼任領導人可能會發(fā)現,很難實施大幅偏離德國倡導的、以緊縮政策為中心的政策。
如果歐洲在緊縮政策方面的立場出現松動,可能會引發(fā)信貸市場的進一步拋售。舉例來說,如果法國新當選總統(tǒng)奧朗德采取凱恩斯主義推崇的經濟刺激方案,投資者將對法國對于財政紀律的承諾產生質疑。這將導致法國的信用評級面臨風險。
與此同時,雖然歐洲的政壇發(fā)生了改變,但默克爾和她在歐洲央行的同盟者依然牢牢控制著歐洲的經濟政策。與默克爾一樣,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和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均對歐洲結構性改革的任何放松、實施財政刺激計劃或創(chuàng)建歐洲共同債券持反對態(tài)度。但德國政府或許也會做出一些讓步,而其中一個潛在的可能就是使用援助資金幫助困難重重的歐洲銀行業(yè)。
不過,更大的問題是法國、希臘以及歐元區(qū)其他國家的反對之聲將產生多大的影響力,以及這種反對的聲音是否最終會破壞維系歐元的努力。
法國當選總統(tǒng)奧朗德已經呼吁修訂歐洲財政協定,他還承諾實行“經濟增長協定”,向歐洲疲弱的經濟體設法提供資金。但World Economy
Institute首席經濟學家認為,奧朗德將無法實現其最高理想,也不會把歐洲的一切推倒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