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賬戶虧損了,你會怎么操作?一般來說有三種態(tài)度:一是做鴕鳥,視而不見,順其自然;二是低位補倉、攤薄成本;三是承認錯誤,割肉離場。 第一種態(tài)度很常見。許多客戶一旦出現(xiàn)了虧損,就不再愿意也不忍心去查詢自己的賬戶。不聞不問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資產在一輪一輪殺跌中灰飛煙滅。而且,鴕鳥政策往往等不到奇跡的發(fā)生,除非再等一輪大牛市的到來才能拯救。 第二種也是許多投資者熱衷的做法。許多基金投資者有這樣的投資邏輯,買基金被套住了,且行情不配合,越套越深。在這種情況下,他往往會拒絕再投資任何其他基金,哪怕那是一只績優(yōu)基金,但是出于“攤薄成本”的考慮,愿意為套住的基金加倉。這樣的操作方式的弊端也是很明顯的:首先,你無法確定你所攤低成本的價位有多低。如果還在半途,那雖然你所持有的每份基金的成本降低了,但是虧損面更大了。而且大多數(shù)時候補倉之后還會繼續(xù)下跌,尤其是熊市不言底。導致越買越套、越套越深;其次,不愿意換倉,選擇繼續(xù)追加套住的基金,尤其是深套的基金,放棄了更換成績優(yōu)基金的機會,這等同于劣幣驅逐良幣,結果就是你持有了一籃子的爛基金,翻身的機會更小。 投資者為什么會有以上這兩種邏輯,源于幾個投資心理誤區(qū)。其一,不愿意選擇割肉,投資者心理都有一個賬戶。在沒有交易,負虧不計入損益,一旦割肉,原來的負虧就變成了真金白銀的損失;其二,存在僥幸的心理,認為原來套住的基金或個股能打個翻身仗,績差總是有原因的,要翻身唯有在某一階段大幅跑贏同類或是基準才能趕上。你認為這樣的概率大么? 第三種態(tài)度,承認錯誤、果斷離場,往往被證明是正確的,可惜只有少部分人能克服人性中回避以及僥幸的心理。據(jù)說世界上最偉大的交易員有一個被稱為“鱷魚法則”的原則,成為一名成功的交易員,必須反復訓練對這種原則的理解程度。為什么稱之為“鱷魚法則”?聽上去有點殘酷。假如一只鱷魚咬住了你的腳,而你試圖掙扎,那么往往的結果是你越掙扎就越陷越深。在這種情況下,保住性命唯有犧牲一只腳。將這個法則用在市場中,就是如果犯錯導致虧損,且虧損仍在擴大,不斷超出你的預期,那么也許你該盡快離場,更不要試圖通過補倉、加倉來攤低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