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9日發(fā)布報告稱,2012年1月,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平均為214點,比去年12月上升近2%。這次反彈是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自2011年7月以來的第一次回升,但該指數仍然比去年同期低7%。
數據顯示,1月份,構成該指數的所有商品組的價格都出現上漲,食糖和油料價格上漲幅度最大,緊接著是谷物、乳制品和肉類。除大米之外,1月份所有主要谷物的國際價格上漲。粗糧(玉米)漲幅最大,1月份價格上漲了6%。
近期,對于天氣的炒作再度升溫。北京中期期貨的報告稱,目前南美的干旱天氣、黑海地區(qū)及歐洲嚴寒天氣對玉米、大豆、冬小麥、油菜籽等農產品產量均造成不利影響。
因南美遭受持續(xù)干旱天氣,市場普遍預計9日晚間美國農業(yè)部公布的2月份月度供需報告,將大幅下調南美大豆的產量預估。這成為近期豆類期貨漲勢強勁的主要推手。
永安期貨研究院分析師龔萍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南美大豆減產幾乎已成定局,大豆價格可能高位震蕩。不過現在南美天氣有所好轉,未來減產的幅度不會進一步擴大。
龔萍認為,南半球的天氣炒作差不多已告一段落,即使再炒作對行情的影響也不會太大。如果“拉尼娜”現象不結束,極端天氣發(fā)生的概率會比較高,市場對天氣的擔憂仍將存在。
雖然有天氣炒作因素的擾動,全球谷物供應形勢的好轉將有利于國際糧食價格的穩(wěn)定。糧農組織對2011年世界谷物產量的最新預報達到23.27億噸,比2010年增加3.6%,再創(chuàng)新高。糧農組織還將2012年年度末世界谷物期末庫存量的預報上調500萬噸,達到5.16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