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山西省統(tǒng)計局對外發(fā)布了2011年前三季度山西省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山西全省糧食種植面積達到4931.8萬畝,增長1.5%。糧食產量預計120億公斤左右,創(chuàng)歷史最好水平,比上年增產1成左右。
山西省統(tǒng)計局新聞發(fā)言人侯正平說,近幾年山西省糧食生產總體保持平穩(wěn),已經連續(xù)6年糧食產量穩(wěn)定在100億公斤左右。對于山西省糧食生產能夠再創(chuàng)新高,他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是播種面積增加。從2004年實行糧食種植直補政策以來,山西糧食播種面積呈持續(xù)恢復性增長,今年全省糧食種植面積達到4931.8萬畝,為近8年來的新高。二是較為有利的氣候條件。對于“十年九旱”的山西來說,2011年農業(yè)氣候條件對農作物生長發(fā)育十分有利。夏糧越冬期雖局部出現(xiàn)旱情,但小麥返青后各生長關鍵期雨量充沛;6月至8月秋糧作物生長的關鍵時節(jié),全省出現(xiàn)多次大范圍降水,雨量適時、適中,土壤墑情較好;有利的氣候條件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是單產提升。較好的氣候、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應用,使全省農作物單產普遍好于往年;另外高產作物玉米種植面積增加,2011年全省玉米播種面積2470萬畝,比上年增加146萬畝,增長6.3%,這也是山西全省糧食作物單產和總產水平提高的一個因素。
此外,今年以來受畜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影響,畜禽養(yǎng)殖效益明顯改善,農戶養(yǎng)殖積極性也明顯增加。前3季度,山西省畜禽肉總產量預計53.2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1.4萬噸,同比增長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