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信用評級被調降的美國和努力維系歐元存在的歐元區(qū),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高盛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吉姆?奧尼爾日前指出,幸運的是,中國等其他大國可以為全球經濟提供驅動力量。而為了自身利益和全球大局,西方大國應該幫助中國減輕通脹壓力。
英國《金融時報》8月12日報道說,如今,“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需求對于全球經濟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美國和歐洲。二十一世紀頭十年,“金磚四國”為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了大約8萬億美元,相當于七國集團增長總額的80%左右。未來十年,“金磚四國”可能將再貢獻大約12萬億美元,為美國和歐元區(qū)總和的兩倍。
奧尼爾表示,在“金磚四國”中,中國顯然最為重要,但中國7月份消費價格再次略有上漲,通脹率達到6.5%。不過,這實際上很可能是一段時間內的最后一次增長。到今年年底,通脹率應該會回落至5%,甚至可能更低。但如果這一切未能如愿,結果可能會給歐洲和美國帶來更嚴重的問題。
他指出,實際上,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國內經濟的強大。這一愿望有可能實現。全球危機爆發(fā)之前,中國經濟是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的。危機過后,中國經濟將靠消費拉動。但如果中國的通脹不斷加劇,這種愿景就無法實現。
由于中國及其它發(fā)展中經濟體最近出現的通脹主要都歸因于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這應該會讓七國集團政策制定者在出臺任何新的貨幣刺激及其它形式的刺激措施之前,仔細考慮這些措施可能帶來的后果。
他強調,如果這些刺激措施導致美元再次走軟,由此引發(fā)新一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會間接讓這些國家的問題進一步惡化。發(fā)達國家的政策目標應該簡單明了:推動這些關鍵出口市場的經濟增長,因為未來西方將越來越需要這些市場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