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梯電價又一次進入公眾視線。國務院近日批轉國家發(fā)改委《關于2011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意見提出,要推進成品油、電和天然氣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擇機實施居民用電階梯電價。 階梯電價上一次成為社會議題是在2010年10月份。彼時,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了《關于居民生活用電實行階梯電價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在全國范圍內征求意見。不過,此事后來因通脹預期強烈和反對聲浪過大而被迫暫緩。 即使到了現在,關于階梯電價的異議也未能消弭。一民間環(huán)保組織8日發(fā)布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在北京、鄭州和廈門三個城市,約有70%的市民支持階梯電價政策,不過,仍有半數市民擔心階梯電價政策只是變相提高電價的手段,并不能真正節(jié)約能源。 其實,就政策本身而言,階梯電價實在找不到一個反對的理由。所謂階梯電價,是指按照電力消費量分段定價,居民用電越多,支付的電價水平呈階梯狀逐級遞增的一種電價定價機制,即用電少的居民少負擔,用電多的居民多負擔。其最大意義就在于解決了公平和效率問題,且符合國家節(jié)能和減排的大方向。 階梯電價因此成為了很多國家和地區(qū)的一致選擇。比如,美國、日本、印度、韓國、馬來西亞、希臘以及我國的香港和臺灣地區(qū),均對居民用電實行階梯式電價制度,有些還將階梯式電價執(zhí)行范圍擴大到工業(yè)、商業(yè)等用電戶。而我國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份也早已經開始試行階梯電價政策,效果可圈可點。 實施階梯電價并不意味著電價變相上漲,也不會增加低收入群體的負擔。按照國家發(fā)改委2010年10月公布的兩套階梯電價方案和三個檔次,實施居民階梯電價后,預計70%至80%的家庭包括低收入和生活困難家庭的電費支出是保持基本穩(wěn)定的。 結合當前情況來看,推出階梯電價可謂正當其時。其一,此舉可以有效抑制電力浪費現象,引導終端用戶合理用電、節(jié)約用電。盡管居民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總量還不到14%,但在“電荒”肆虐的當下,其意義不言而喻。 其二,由于我國現行居民電價偏低,一旦出于理順電價形成機制的目的而上調居民電價,就可以保持基本電力消費的那部分價格不動,而把漲價更多地轉嫁到高收入群體頭上,這樣會大大緩和電價上調對CPI造成的負面影響。 距離階梯電價征求意見有大半年時間了,民意已經得到了充分釋放,何況階梯電價正式實施前還將舉行價格聽證會討論具體方案。退一步說,即便階梯電價實施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那也不應該成為我們繼續(xù)等待的理由。畢竟,重要的是先做起來,形成一種科學合理的機制,然后再逐步加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