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撫順礦區(qū)集體企業(yè)管理局辦公樓。 |
 |
撫順礦區(qū)大集體下崗工人袁寶福。記者 石慶偉
攝 |
今年3月23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廠辦大集體改革,利用3年至5年時間使廠辦大集體與主辦國有企業(yè)徹底分離,成為獨立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職工得到妥善安置,合法權益切實得到維護。
遼寧目前有數十萬大集體職工,生活長期陷入困境。如何幫助這一群體走出困境,是老工業(yè)基地轉型振興所遺留下來的最后難題之一。經過多年調研探索,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下,長期困擾遼寧的廠辦大集體改革,開始艱難破題。
依靠一條假肢,50多歲的袁寶福一路蹣跚著回到家里,劇烈的疼痛讓他黑瘦的額頭沁出滴滴汗珠!耙晃慌笥褎偛沤o我買了件襯衫,原來的那件實在穿不下去了,自己又沒錢買……”
5月16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再次來到袁寶福家。在技校上學的兒子今天發(fā)高燒,躺在床上。妻子外出賣水果不能回來。父子兩人用溫水泡了兩袋方便面,這就是他們的午飯。
袁寶福是遼寧數十萬長期陷入生活困境的大集體職工中的一員。袁寶福是撫順礦區(qū)煤聯公司大集體下崗工人,1983年在井下挖煤時,左腿大腿根處被砸斷,造成高位截癱,但他所在的集體企業(yè)因長期陷入困境,一直無法享受工傷待遇。妻子沒有工作,兒子、女兒相繼輟學,全家四口人每月僅靠不到700元的低保金維持。家里僅有兩張舊木床,一臺舊電視,加在一起不值一兩百元。
撫礦一負責人:“我是當地最大的丐幫幫主”
去年和今年春節(jié)前,《經濟參考報》記者曾兩次來到王秀杰家,看到房子孤零零地立在一個土坡上,屋內透風寒冷!皼]有暖氣,腳凍得像貓咬,晚上睡覺要戴上厚棉帽子。”說著說著,和王秀杰相依為命的70多歲的老母親痛哭流涕。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些國有企業(yè)為安置回城知青和職工子女就業(yè),興辦了一批附屬集體企業(yè)(簡稱廠辦大集體),主要面向主辦國企提供配套產品或勞務服務。隨著國企改革和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這些廠辦大集體因機制不活、人員富余、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大量停產,大批職工下崗。
按照相關法律規(guī)定,企業(yè)應和下崗職工解除勞動關系,給經濟補償,并履行社會保險繳費義務,納入社會保障體系。
遼寧老工業(yè)基地轉型的振興進程中,重點對國企改革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約180萬名國企下崗職工實現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yè)保險并軌,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和再就業(yè)工程。但涉及數十萬下崗職工的廠辦大集體問題,一直未能根本破解。
“集體企業(yè)無力給解除勞動關系的職工發(fā)放經濟補償金,還多年欠繳養(yǎng)老、醫(yī)療保險費,職工到了退休年齡無法獲得養(yǎng)老金,有病沒錢看,生活長期陷入困境,這日子真是難!”撫順礦區(qū)集體企業(yè)一位負責人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無奈地說,“我應當算作當地最大的‘丐幫幫主’,要到各處化緣要錢、要物,幫助困難職工維持生活。”
在各級政府的努力下,袁寶福一家納入低保,但全家每月六七百元的低保金仍不能根本解決問題:每月買煤氣罐需要80多元,兒子上學來回坐公交車、中午吃飯要300多元,每學期2200元學費可減免1700元,自己還要承擔500元,再扣掉水、電、采暖費支出,全家剩下的吃飯錢已是緊巴巴了;更重要的是,看病無醫(yī)保,退休無養(yǎng)老金。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了解到,遼寧廠辦大集體主要集中在撫礦附企、鞍鋼附企、阜礦多種經營公司等企業(yè),總人數約20萬人,是全省居住最集中、人數最多、生活最困難的一個群體。這些企業(yè)經營極度困難,拖欠下崗職工社會保險費及工資等各項內債,其中以撫礦集體企業(yè)情況最為嚴重。
由于職工養(yǎng)老保險費被拖欠,許多集體企業(yè)職工到了退休年齡無法領取養(yǎng)老金,生活日益艱難。為了獲得養(yǎng)老金,職工被迫東挪西借,除了補交個人繳費部分,還要繳納本應由企業(yè)承擔的那部分保費,有人甚至要替企業(yè)墊交保費近2萬元,他們要將養(yǎng)老金卡交給債主,逐月扣錢還債,一般要經過兩年時間還完債務,自己才能領到養(yǎng)老金。
撫礦集體企業(yè)局副局長石英說:“到2010年末,集體企業(yè)職工替企業(yè)墊付的保費1.9億多元,這些錢都是他們投親靠友借來的,巨額債務壓在他們身上,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今后5年還有上萬人退休,解決困難職工的養(yǎng)老保險日益緊迫!”
《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撫礦集體企業(yè)建筑公司1700多名職工全部下崗,公司只剩幾名留守人員。女職工王秀杰因車禍雙腿癱瘓,與母親兩個人住在一處簡易棚里長達十幾年,每月靠500多元的低保金維持生活。去年和今年春節(jié)前,記者曾兩次來到王秀杰家,看到房子孤零零地立在一個土坡上,屋內透風寒冷。“沒有暖氣,腳凍得像貓咬,晚上睡覺要戴上厚棉帽子!闭f著說著,和王秀杰相依為命的70多歲的老母親痛哭流涕。
袁寶福打開假肢上端,一些零部件已開裂。他告訴記者:“假肢正常應該2年一換,但換一個假肢需要一兩萬元,我哪有錢換啊,已有六七年沒換了!币蛲锨丰t(y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費,撫礦集體企業(yè)3萬多名下崗職工基本沒有醫(yī)療保障。
長年與下崗職工打交道的基層干部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因為沒錢治病,很多職工小病拖成大病,因病致貧現象愈來愈突出。據鞍鋼附企統計,下崗職工中患有腫瘤、腦血栓、心臟病等大病患者達6100多人,占職工總數的6%以上。據了解,鞍鋼、撫礦集體企業(yè)拖欠下崗職工醫(yī)藥費達五六億元,下崗職工平均死亡年齡向低齡化發(fā)展。
記者了解到,雖然遼寧省市各級政府部門多方采取臨時性救助措施,但有限救助金,對于廠辦大集體這一龐大困難群體,仍顯杯水車薪。今年春節(jié)前,遼寧省政府繼續(xù)撥給撫礦集體企業(yè)250萬元救助金,人均才幾十元,職工稱為“吃餃子錢”。鞍鋼附企節(jié)前也籌措了500萬元救助金,分攤到每個職工頭上,也不足百元。
年齡偏大、身體不好,缺乏技能使下崗職工生活困境一直難以得到扭轉。鞍鋼附企公司辦公室主任湯旭東、阜礦多種經營公司副總經理張華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下崗職工中絕大多數是“4050”(指女40歲、男50歲,下同)大齡人員,技能低,體力差,上有老,下有小,許多家庭又都是夫妻雙下崗,雖然近年當地政府想方設法安排了一些公益崗位,但還是不能全部解決。
在生活的重壓下,廠辦大集體下崗職工離婚率上升,精神類疾病人數增加,一家大型廠辦集體企業(yè)精神類疾病患者多達800多人。
改革成本巨大 無錢買單
根據《經濟參考報》記者對遼寧廠辦大集體長達六年的跟蹤調查,資金問題的確是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為缺錢,這一問題從2005年試點以來可謂舉步維艱,一些地區(qū)雖已取得成效,但一些城市進展緩慢。
據遼寧省政府部門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關于廠辦大集體問題相關解決方案已經基本形成,現在最核心的問題是“錢”,政府部門正在千方百計籌集資金。
根據《經濟參考報》記者對遼寧廠辦大集體長達六年來的跟蹤,資金問題的確是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為缺錢,這一問題從2005年試點以來可謂舉步維艱,一些地區(qū)雖已取得成效,但一些城市進展緩慢。
2005年11月《國務院關于同意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工作指導意見的批復》下發(fā),提出爭取用3年左右時間,妥善解決東北地區(qū)廠辦大集體問題,并適時在全國推開。根據記者對撫順、鞍鋼、阜新等廠辦大集體的調查發(fā)現,改革需要巨額成本,一些城市受困于資金無力大步推進改革。
一項調查顯示,遼寧共有廠辦大集體1400多戶,虧損企業(yè)占七成以上,停產、半停產企業(yè)占一半以上。廠辦集體企業(yè)資產質量差,難以為繼,很多已是無資產、無經營活動,平均資產負債率高達143%。
截至2010年底,撫順礦區(qū)集體企業(yè)局職工總數約6.7萬人,其中在崗職工僅3300多人,下崗3.3萬人,已退休3萬多人。40多個二級公司的166個廠點中,仍有經營活動的僅10來個。撫礦集體企業(yè)累計欠繳社會保險費逾17億元,欠職工醫(yī)藥費、取暖費、工傷職工工資等各種債務9億多元。阜礦多種經營公司拖欠下崗職工養(yǎng)老保險超過3億元,鞍鋼附企拖欠下崗職工醫(yī)藥費、采暖費等超過8億元。
撫順市每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僅六七十億元,而撫礦集體企業(yè)改革總成本則需四五十億元;阜礦多種經營公司已有近2萬名職工替企業(yè)墊交保費,墊交總額高達3億元,這些錢都應償還,加上補償金等總體改革成本約30多億元,但阜新作為資源枯竭經濟轉型城市,財政非常困難,一般預算收入在2009年才突破18億元。
鞍山市近年加大集體改革力度,為此已投入數億元資金。會同鞍鋼撥出2400萬元一次性償還職工喪葬費、醫(yī)療費,通過構建合作醫(yī)療體系,解決鞍鋼大集體無力繳納醫(yī)保費的問題;還為解除勞動關系的職工預先支付5-10年的采暖費,免除2億元退休職工托管費;對困難家庭實行定期定額救助,對3800名大病職工、8500名特困職工和32850名困難職工給予特別救助。但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
如果因為資金問題放慢改革步伐,就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時間拖得越長,職工補償金等解決成本就越高。
根據改革總體框架,廠辦大集體改制、關閉或破產的,要與在職集體職工解除勞動關系,并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由企業(yè)、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共同分擔改革成本。據鞍山市有關部門測算,鞍鋼附企遺留問題每拖一年,解決成本就會增加兩三億元。撫礦集體企業(yè)拖欠的養(yǎng)老保險,每年也以四五千萬元的速度遞增。
阜礦多種經營公司副總經理張華告訴記者,五年前他們根據當時工資基數測算,經濟補償金大約只需七、八億元,若按現在標準測算,補償金則要增加約一倍。此外,由此造成的不穩(wěn)定壓力也越來越大。
重點解決生活和社會保障接續(xù)難題
撫順礦區(qū)集體企業(yè)一位基層干部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他們企業(yè)下崗職工平均年齡較大,如果按照文件規(guī)定,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或工齡已滿30年的職工實行內部退養(yǎng),發(fā)放基本生活費,撫礦集體企業(yè)會有大量下崗職工符合納入內部退養(yǎng)范圍,但企業(yè)根本沒有能力發(fā)放生活費,應該采取新的解決辦法。
采訪中,一些廠辦集體企業(yè)的基層干部拿著從網絡下載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fā)2011年18號文件),興奮地告訴記者:“今年最新出臺的改革意見,比上次出臺的文件又增加了含金量,中央財政加大了支持力度,大集體問題解決有希望了!”
文件規(guī)定,廠辦大集凈資產不足以支付解除在職集體職工勞動關系補償金的,差額部分由主辦國企、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共同承擔。其中,對地方國有企業(yè)興辦的廠辦大集體,中央財政補助50%;對中央下放地方的煤炭、有色、軍工等企業(yè)興辦的廠辦大集體,中央財政補助100%。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可統籌用于安置廠辦大集體職工。
為了加速推進改革,降低因時間拖延增加成本,文件還規(guī)定獎勵政策,對廠辦大集體改革進度快、實施效果好的城市,中央財政將提高補助比例。在2011年底前完成改革的,中央財政補助80%;2012年底前完成的,中央財政補助70%;2013年底前完成的,中央財政補助60%;2014年及以后完成的不予獎勵。
許多基層干部和下崗職工認為,這顯示了中央解決大集體遺留問題的決心。他們建議,政府應組成精干辦公機構,專門負責解決廠辦大集體問題?紤]到廠辦大集體企業(yè)的特殊性,對多數面臨關閉破產的改制企業(yè),政府應盡可能多地承擔企業(yè)改革成本。
對職工安置和補償問題,應盡可能地將更多的職工納入養(yǎng)老保險統籌范圍,以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撫順礦區(qū)集體企業(yè)一位基層干部告訴記者,他們企業(yè)下崗職工平均年齡較大,如果按照文件規(guī)定,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或工齡已滿30年的職工實行內部退養(yǎng),發(fā)放基本生活費,撫礦集體企業(yè)會有大量下崗職工符合納入內部退養(yǎng)范圍,但企業(yè)根本沒有能力發(fā)放生活費,對此應該采取新的解決辦法。
同時,應運用市場化辦法,支持企業(yè)發(fā)展壯大。采取收購、兼并、重組等行之有效手段,對停產、虧損、半停產企業(yè)實施綜合配套的改革改制,最大限度減少廠辦大集體企業(yè)資產損失,力爭實現企業(yè)資產保值和逐步增值,扶持廠辦大集體在市場競爭中實現新發(fā)展。
此外,以人為本,重點解決職工生活困難及社會保障接續(xù)問題。
在采訪中,多位基層干部建議,當前加快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必須按照最新出臺的政策原則,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化解主要矛盾,解決重點問題,特別要重點解決職工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等切身利益。
鏈接:黑龍江創(chuàng)新四種方式改革“大集體”